在文学作品中,“虚实结合”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它通过将抽象情感(虚)与具体景象或事件(实)交织呈现,使作品在内容上更具深度,在形式上更富层次。本文将围绕这一技法,深入解析其在文学文本中的运用方式、艺术效果,并通过两个经典文本的原文片段进行逐句剖析,帮助IB中文考生掌握此类技法的鉴赏方法。
📌 什么是“虚实结合”?
“虚”指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想象、愿望等;“实”则是客观存在的人物、事件、景物。当两者结合时,既能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又能提升文本的审美价值。
🎯 技法功能:
1. 强化主题:通过情景交融,深化作品主旨;
2. 丰富意境:虚中有实,实中寓虚,使读者获得多维度体验;
3. 增强表现力:借助具象事物承载抽象情感,更易打动人心。
🌟 示例一:《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原文节选:
“他正疑惑间,只见那边花影中走出两个女童来,一个捧着红绫,一个捧着玉匣……宝玉看时,只见匣内放着十二本册子。”
🔍 赏析解析:
这段描写看似是宝玉梦中的经历,实际上却寓意深远。“太虚幻境”作为一个‘虚’的空间,其构建不仅承载了对现实命运的预示,也投射出宝玉内心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悟。
– “花影中走出两个女童”:以朦胧之景营造梦幻氛围,引导读者进入“非现实”的精神空间;
– “一个捧着红绫,一个捧着玉匣”:红绫与玉匣均为象征性意象,暗示未来十二金钗命运各异;
– “十二本册子”:具体之物承载抽象命运预言,将“实”引入“虚”的梦境结构。
这一段通过梦境形式(虚)与具体物品(实)的结合,不仅推动叙事发展,也使主题更加深刻。
🌟 示例二:《边城》第一章——翠翠初登场
原文节选:
“黄昏时候,有点点细雨……小溪水面浮起一层轻烟。翠翠坐在渡船头上,她心里想着什么。”
🔍 赏析解析:
沈从文善于以自然景物烘托人物心理。“黄昏”“细雨”“轻烟”等意象构成了一个朦胧而诗意的背景,这是‘实’的描写。但这些自然元素也映射出翠翠内心的孤独与期待,是‘虚’之体现。
– “黄昏时候,有点点细雨”:时间与天气设置为忧郁基调,为人物心理定下底色;
– “小溪水面浮起一层轻烟”:视觉形象柔和模糊,暗示人物内心的不确定与模糊情绪;
– “她心里想着什么”:未明说内容,却借助前面的‘实’景,让读者体会到‘虚’意。
这段文字通过自然景色(实)与心理暗示(虚)的融合,不仅刻画了人物性格,也营造出特有的湘西人文氛围。
📚 总结技巧应用:
在IB中文考试中,遇到带有抒情色彩或梦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等文本时,要特别关注是否存在“虚实结合”的技法。分析时可从以下角度切入:
– 虚/实分别体现在哪些句子?是否交替出现?
– 实景是否服务于情绪表达?是否有象征意义?
– 虚构部分是否推动故事发展或深化主题?
💡 高分建议:答题时要明确指出手法名称,用术语表达其功能作用,并结合具体语言进行细致拆解。
📥 想获取更多文学技法解析?欢迎关注@米团中文,每周更新IB中文高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