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一听到 IBDP 语言与文学的Paper 1,心里都会紧张。其实,只要抓住考试的核心要点,理解考官真正想看什么,就能少走弯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Paper 1 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Paper 1 到底考什么?
Paper 1 会提供 两篇非文学文本(广告、新闻、演讲、博客、小册子、社交媒体等),考生需要 选择其中一篇 进行分析。
- 每篇文本都会有一个 引导题(guiding question),帮助你聚焦某个角度(比如文体特点、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
- 考试的核心是 分析,不是复述。你需要展示自己如何理解文本的形式、语言特色,以及这些要素如何服务于作者的目的和受众。
二、是否要学所有的非文学文体?
答案是否定的。
- 非文学文本类型非常庞杂,不可能全部掌握。你需要做的是: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文本,积累阅读经验。
- 学会抓住不同文本之间的 共通之处,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 考试时,关键不是背修辞手法的名称,而是要看出 文本的设计和隐藏的意义。
三、引导题可以不用吗?
从理论上讲,可以不用,但不推荐。
- 引导题是官方给出的切入点,能帮你在有限时间里抓住重点,展开有深度的分析。
- 考官反馈显示:不使用引导题写文章,拿高分的可能性往往更小。
所以,建议大家善用引导题,既能节省思考时间,又能让文章更聚焦。
四、什么是“批判性思考”?
很多同学困惑于“批判性思考”怎么写。其实要点很简单:
- 不要把选文当作完美范文。任何文本都有它的局限和不足。
- 你要关注的是:作者的意图、技巧的使用、实际效果 之间是否一致。
- 如果发现落差,或者有隐藏的信息,这就是批判性思考的切入点。
批判性思考不是评判成败,而是要 揭示字面意思背后更深层的含义。
五、什么样的分析才算优秀?
优秀的分析,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 细节敏感度:能指出文本中的具体元素(词汇、图像、结构等),并解释其作用。
- 效果理解:不仅知道“用了什么手法”,还要能说清“为什么用、产生了什么效果”。
- 目的与受众:始终回到“作者想达到什么目的?读者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 聚焦与深度:不要泛泛而谈,而是围绕一个角度展开深入分析。
换句话说,Paper 1 高分的关键是:语言和文体的分析 + 作者目的与受众需求的解读。
总结
IBDP 语言与文学 Paper 1 看似复杂,其实核心非常明确:
- 形式与语言 是切入口;
- 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是落脚点。
你需要做的,不是把文章讲“对”,而是把它读“透”。当你能在有限时间里清晰展示:文本如何通过语言和形式来实现语境、目的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你就已经站在高分的轨道上了。
👉 如果你想要一份 Paper 1 高分答题模板(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的结构示例),可以留言告诉我,我会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最后一定记得添加我的微信:mituan_07 ,领取独家结构框架+真题示范资料包!更多实战演练和一对一专业点评,点击主页预约米团中文IB中文A 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