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干货—李清照与辛弃疾的词竟然有这两点相同之处!

李清照和辛弃疾是中国宋代最具影响力的词人之一。他们的词作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印记,并且在风格和主题上展现了一些相似之处。无论是李清照清新亮丽的消闲词,还是辛弃疾激昂悲壮的爱国词,都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爱情和国家的真挚情感。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两位词人的作品,感受他们独特的艺术魅力。

李清照与辛弃疾词的相同之处
1、消闲词清新亮丽
李清照出身官宦人家,较好的教育培养出她良好的文学修养。她的早期作品,倍受人青睐,而且表达出一种清新的词风。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给我们展示一幅鲜活的画面。一个美丽的傍晚,几个人在一起饮酒,酒酣后划船往回走,不小心走到莲花更深处,于是,大家争相往外划船,这个时候很多鸥鹭被惊起。作者营造诗情画意真的令人叫绝,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了,深深地被陶醉,如一阵和风吹到我们的心田。
辛弃疾写的大多数词激昂悲壮,但也有少数词,尤其是一些消闲词还是很清新明丽的。如《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词主要写的是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写这里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人潮如织,车水马龙。词人置身于灯外与情人约会,然一回头,那人在灯火阑珊处。真可谓构思新颖,自己的高洁跃然纸上。此词清新流畅,让人回味。

2、强烈的爱国情感
辛弃疾作为宋代著名爱国词人,将豪放派词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爱国成为他歌咏的永恒主题,也是他一生的理想追求。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他在豪放派词中的领袖地位。他表现爱国情感的词很多,几乎占了创作总数的三分之二。如歌颂恢复大业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从词中可以看出词人强烈渴望恢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
而李清照呢,我们的感觉似乎没有几首爱国词,多数是抒发离愁别绪的感伤之作。其实不然,她也有一些词是抒发爱国情感的,虽然表达的不如辛弃疾的奔放热烈,但也可以看出她对国家前途担忧之情和愤慨。其爱国词主要写于她南渡之后,与辛弃疾不同的是她的爱国之情是通过抑郁感伤来抒发出来的。如她的《菩萨蛮》:“故乡何处时,忘了除非醉。”写的就是国破家亡的感伤,也表现出了一种悼亡和怀旧之情。《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写项羽的坚强不屈,反衬南宋投降派的丑恶嘴脸。

如果你在IB中文方面有任何问题,或者在IB中文Paper1、Paper2、IO、EE方面有疑问,欢迎在页面右侧申请一节免费课,我们的专业IB老师会给你免费解答!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