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 Paper 2 的“批判性思维”,到底怎么写?

说:“IB中文Paper 2 要有批判性思维,才可能拿到6或7分。”

但到底啥是“批判性思维”?是不是要批评作者?要反驳观点?要故意写得很难懂?

答案是:都不是。

你只要搞懂这件事:

批判性思维 = 不只总结“写了什么”,而是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 和另一个作品有啥不同”。

你不是讲故事,你是在“拆解写法、解释效果、做出比较”。

下面用最直接、最实用的方式告诉你:怎么把批判性思维写进Paper 2。

 

一、批判性思维写法 = 三个关键词:“比较 + 分析 + 推理”

我们把这套思维公式叫做:

你讲的不是“内容”,是“角度 + 方法 + 效果”

 

二、Paper 2 常见误区 vs 批判性写法

【错误写法】讲主题 = 背大纲

“这两部作品都讲女性受压迫。”

“两位作者都在探讨命运。”👎 没人会因为你说了主题就给高分。因为这是课本上谁都知道的。

【批判性写法】分析表达角度差异

“虽然两部作品都涉及女性困境,但A作者着重刻画心理压抑,而B作者通过社会角色对比呈现出外部冲突。表达角度的不同,反映了两位作者对‘女性被困’的不同解读。”

你不是在讲“有没有”,而是在讲“怎么讲” + “讲得有啥区别”。

 

三、批判性写法4大技巧(直接套用!)

 

技巧1:分析 “作者选择了这样写,是为了达到什么效果?”

📌 示例:

“作者用‘锁’做象征,既表现出婚姻的束缚,也带出人物内心的封闭状态。这个意象不仅有现实意义,也构建了压抑氛围,推动读者对女性命运的反思。”

📌 套句模板:

  • “这一描写方式使得读者……”
  • “通过这种手法,作者强化了……”
  • “这种安排不只是情节推动,更加深了……”

 

技巧2:比较 相同点中的“不同”,不是列举技巧

低分写法:

“两个文本都用了象征手法。”

高分写法:

“虽然两部作品都用了象征,但A作品中‘金锁’象征人物被困的内在情感,而B作品中‘黄昏’象征角色命运走向终结。两者虽用同一手法,却表现出不同侧重点。”

套句模板:

  • “尽管X与Y都使用了……,但其意图和效果却存在差异……”
  • “A更注重……,而B则侧重……,体现出两位作者对同一主题的不同处理。”

技巧3:提出反思或质疑,让分析有“立体感”

示例:

“虽然角色表面上看似被动,但她对妹妹的掌控也表明她并非完全无能,这使得作者对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套句模板:

  • “这一描写也可能引发读者对……的质疑。”
  • “是否所有的‘压迫’都是来自外部?这正是作者在挑战的……”
  • “这种表达方式也留下了模糊地带,使得读者难以简单地站队或评判。”

技巧4:每一段都要有 “为什么 + 所以”,不是只讲“是什么”

 示例结构:

“A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让读者贴近人物心理 → 所以让我们更容易产生共情。”

“B作者则用全知视角,虽然拉开了距离 → 但更全面呈现了社会对角色的压迫。”📌 记住:永远不要只停在技巧的名字,要讲它为什么重要,它怎么起作用,它和另一个文本有啥不一样。

四、一个段落怎么写出批判性思维?(万能模板)

第一句:明确比较点(主题/角色/表达方式)

第二句:A作品怎么写(技巧 + 举例 + 效果)

第三句:B作品怎么写(技巧 + 举例 + 效果)

第四句:两者异同 + 推理总结(哪种更深刻/更讽刺/更有冲击力)📌 举例段落:

两部作品都呈现了“被困”的女性形象,但处理方式不同。《金锁记》中,张爱玲通过反复描写“金锁”意象,强化了人物心理上的闭塞和绝望。而《日出》中,曹禺则通过陈白露对话中的犹豫与自我否定,表现她对现实环境的无力反抗。张爱玲更注重心理深描,而曹禺则侧重社会环境与角色冲突,两者共同表现压抑命运,但风格与表达角度各有侧重。

这就是

比较 + 分析 + 推理 = 批判性思维

最后一句话总结:

有批判性思维 ≠ 会用“高级词”,而是你能不能讲明白:

  •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 为什么用这个方法
  • 这个方法有什么效果
  • 另一部作品是怎么处理的
  • 两者有啥差别

如果你提供你的两个指定文学作品,我可以帮你:

  • 拆出5个有批判性的对比角度
  • 给出分析句式 + 示例段落
  • 提高你写作深度和逻辑清晰度

最后一定记得添加我的微信:mituan_07领取独家结构框架+真题示范资料包!更多实战演练和一对一专业点评,点击主页预约米团中文IB中文A  试听课!

IB中文辅导课程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