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A高分必读:比较题答题技巧大揭秘(2)

上期我们一起学了IB作品比较题的题型和解题方向,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道真题,通过这个例子感受另一种答题方式。

题目如下:请以你选修的两部文学作品为基础,论述作者如何刻画城市生活的不同面貌,以及其作用(2017)。

这个题目要求我们选取两部文学作品,并分析它们如何描绘城市生活的不同面貌以及描写的作用。在30年代的中国,茅盾、老舍、沈从文等作家都曾描写过都市和乡村生活。虽然他们都探讨了相似的主题,但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不同的风貌,这样的作品正适合用来回答这道题。

在城市主题下,我们可以选择茅盾和新感觉派的作品来进行分析,从以下几个视角入手:

相同点:

这些作品的背景都是繁华的都市,但在资本的压迫和城市浮华的掩饰下,仍然存在着资本斗争、工人暴动、农民起义等社会现象。30年代的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不同的人物在这个背景下都对自己的生活前途进行了思考。

不同点:

  1. 人物选择方面:

《子夜》中的主角是吴荪蒲这样的资本家和普通工人阶级,虽然农民阶级和吴荪蒲这样的民族资本家一直在努力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最终导致了失败。

而新感觉派的作品《都市风景线》则完全不同,它塑造了一批舞女、资本家等人物,通过描写他们消沉和颓靡的生活,揭示了当时剥削阶级的腐朽和贪婪。

  1. 描写方式方面:

《子夜》注重对中国社会整体面貌的描绘,既能以小见大,进行理性分析,是社会剖析作品的代表。在描写城市生活方面,它更关注于展示大都市的纸醉金迷景象,作品中充满了繁华的舞场、热闹的茶馆、豪华的别墅和富人们的生活,这种描绘无疑更加直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茅盾和新感觉派在刻画城市生活的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茅盾更注重对整体社会的描绘和理性分析,而新感觉派则更加强调对都市的纸醉金迷景象的直观描写。这种不同的刻画方式使得这两部作品在呈现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作用上有所差异。

如果你在IB中文方面有任何问题,或者在IB中文Paper1、Paper2、IO、EE方面有疑问,欢迎在页面右侧申请一节免费课,我们的专业IB老师会给你免费解答!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