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中文A课程中的Individual Oral(简称IO)是学生展示文学与非文学文本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占总成绩比例不容忽视。很多学生在准备IO时,常常面临“内容空泛、结构混乱、语言僵硬”等问题,导致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思辨与表达能力。
本篇笔记将带你掌握一套高效提分的IO答题结构,并通过真题案例示范,助你在短短5分钟内精准打动考官,实现从5→7分的跃升。
一、高频知识点讲解:IO评分标准核心维度
1. 分析技巧(Criterion A)
– 能否识别并深入分析文本中具有意义的语言、风格或结构特征?
– 建议使用“术语+效果+主题联系”的三段式表达法。
2. 对比与联系(Criterion B)
– 两个文本之间是否建立了有逻辑的比较维度?如主题、手法、文化背景等。
– 推荐使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模型展开对比。
3. 组织结构(Criterion C)
– 是否按照清晰的逻辑推进观点?是否有引言、主体段落和结论?
– 建议采用“开场引题—文本剖析—对比深化—总结升华”的四段式模板。
4. 语言表达(Criterion D)
– 用词是否准确?语法是否规范?是否具备学术性表达能力?
– 建议准备通用句式模板,如:“这体现了作者如何通过X手法强化Y主题…”
二、真题范例分析:
真题示例:以《活着》(文学文本)与某公益广告(非文学文本)为对象,探讨“苦难中的人性光辉”。
开场引题:
“今天我将从余华的小说《活着》和一则关于抗震救援的公益广告出发,探讨一个共同主题——苦难中的人性光辉。”
文本剖析段:
“在《活着》中,作者通过福贵一家人的悲剧命运,展现了在极端苦难下仍保持尊严与亲情的人性之美。例如……这体现了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命运强化‘人在苦难中依然可以选择善良’这一主题。”
对比深化段:
“而在该公益广告中,通过镜头语言与配音叙述,观众看到志愿者冒险救援陌生人的画面……这种视觉冲击力与小说中的细腻描写形成互补,共同强调人类面对灾难时所展现出的光辉品质。”
总结升华段:
“两个作品虽形式不同,却都传递出一个核心信息——即便身处绝境,人性的温暖依然闪耀。这种跨媒介的共鸣正是我今天想要呈现的核心观点。”
三、应试技巧总结:高效提分方法全梳理
✅ 使用结构化模板答题,让内容更具条理感;
✅ 提前准备3-5组可迁移的主题词汇及句型;
✅ 练习控制时间,每段控制在1分钟左右;
✅ 多次模拟演练录音,提高表达流畅度和自信心。
四、行动引导:领取资料&预约试听课
📌 想要完整版IO口语模板+真题讲解视频?评论区留言【IO】即可免费领取!
📌 想让老师帮你诊断你的IO展示稿?点击主页预约1v1试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