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听会说却不识字?别急,识字可以这样“顺带完成”

 

张老师: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米团华裔少儿中文》,我是张老师。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家里的娃在中文方面,听得懂、说得出,可就是认不了几个字?你一拿出识字卡片,他就一脸抗拒,要么装傻,要么开始打哈欠。

很多华裔家庭都会碰到这样的阶段——孩子的听说能力不错,但一提到认字,就开始“退堂鼓”。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帮孩子在不排斥的情况下,把识字这件事“顺带完成”?今天我们请到了一位特别的爸爸——轩轩爸爸,来分享他是怎么“偷偷摸摸”地把识字自然融进生活里的。

轩轩爸爸,欢迎你!

轩轩爸爸:

张老师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轩轩的爸爸。我们家这段“听说很溜、识字为零”的阶段,真的经历了好一阵子。

今天也想把我们家的这些“顺带法”分享给大家,说不定能帮上忙。

张老师:

太好了!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轩轩的基本情况吧,他现在多大了?中文学得怎么样?

轩轩爸爸:

轩轩今年8岁了,在加拿大上小学。中文启蒙比较早,两岁半开始我们就慢慢在家说中文。

现在他基本能听懂我们在家说的话,也能用中文和爷爷奶奶聊天,说得也挺顺溜的。

但识字……说实话,一开始真的完全提不起兴趣。我们买了不少识字卡片、点读书,他看两眼就跑掉了。

张老师:

哈哈哈,这画面太熟悉了。很多家长听到这,可能已经开始焦虑了:孩子能说不会认,那以后怎么读书、怎么写字?

你当时是怎么调节这个心态的?

轩轩爸爸:

我一开始也挺焦虑的,总觉得不能“听说强、读写弱”。

但后来我想明白了:识字这件事啊,其实不像听说那样需要“互动的即时反馈”。识字,更像是建积木,一块一块慢慢搭。

所以我就换了个方向——不去“教他识字”,而是“顺带让他认识一些字”。

张老师:

哎,这个“顺带”说得太好了!那你是怎么“顺带”进行的?能给我们举几个例子吗?

轩轩爸爸:

当然!我最开始是从生活中最常见的字入手。比如家里的东西我都贴上标签:冰箱、电视、门、灯、洗手间。

不是拿识字卡硬教,而是跟他说:“轩轩,帮我把‘冰箱’门关一下。” 然后我指一下那个贴在冰箱门上的“冰箱”这两个字。他可能不会马上记住,但一天下来看个五六次,一两周就记住了。

张老师:

这个太实用了,贴标签法!关键是它一点都不“教学”,完全是生活的一部分。

轩轩爸爸:

对对对,识字变成“顺便知道”,而不是“必须学会”。

还有一个特别有效的方式是我们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他想看中文动画片,我就挑有中文字幕的。

比如《熊出没》《喜羊羊》这种,他听得懂剧情,然后我就说:“你有没有发现这里的‘森林’这个词,每次讲到‘森林’都出现这两个字?”

他一边笑着看动画,一边不知不觉就把“森林”“小熊”“大树”这些字给记住了。

张老师:

原来动画片还能变成“识字辅助工具”!这招我喜欢。

轩轩爸爸:

而且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我们家晚饭后有一个“十分钟小剧场”。

其实就是我和轩轩随便用他的玩具小人讲一段小故事。

有一天我说,“来,今天我们来玩‘认字接龙’!”

我先拿一个字卡,比如“火”,让小恐龙说:“我是火恐龙!”

他马上接,“我是山恐龙!” 然后我说:“啊?你是‘山’?这个字我不认识,你能教我吗?”

他一听我“不认识”,马上就跑去找那张“山”的字卡,然后边找边认。

这种游戏感特别强,他特别喜欢。

张老师:

哈哈,这种“激将法”太妙了。孩子一听“大人都不认识”,立马来劲了!

轩轩爸爸:

对,而且还特别有成就感。我觉得认字这件事,对小朋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记住了几个”,而是“我觉得我可以”——那种“识字不难”的心理预期特别关键。

张老师:

太认同了!其实孩子并不是学不会,而是在“心里先被打败了”。你这种让孩子有“我主动想认识这个字”的过程,特别有价值。

轩轩爸爸:

而且我还用了一招,就是做“小卡片任务”。

我平时会把他认识的字写在小纸片上,比如“鱼”“跑”“家”。然后藏在客厅的不同角落。

跟他说,“今天的任务是找到三个字卡,然后编个小故事。”

他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还会给故事起名字。

比如他找到“鱼”“火”“家”,他就说:“从前有一条鱼,它住在一个火热的家里。”

听着虽然有点搞笑,但他确实在用字了。

张老师:

太厉害了,你这个已经是“识字+想象力开发+语感锻炼”三合一了!

轩轩爸爸:

其实很多家长说孩子不识字,就是想象识字只能靠“坐下来念卡片”。

但我发现,只要换个方式,识字可以变成一种“生活体验”,甚至是一种亲子游戏。

而且孩子自己主动参与的时候,那个记忆力是“超纲”的。

张老师:

是的!被动认字只能靠短期记忆,主动认字才是长期记忆。那你有没有把识字和写字结合在一起呢?

轩轩爸爸:

写字我们目前没有系统教,但我发现他对“画字”很感兴趣。

所以我就说,“今天我们来画‘鱼’这个字!” 我用彩笔画出一个像“鱼”的图案,然后在旁边写出真正的字。

他一边模仿一边画,还说:“这个‘鱼’像一个穿着裙子的外星人!” 哈哈,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他很开心。

张老师:

写得丑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这个字有了印象,而且赋予了它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轩轩爸爸:

是的,我们现在每周只写一两个字,但每一个字都尽量变成“一个故事”“一幅画”“一个游戏”。

比如我们画“家”这个字,我说,“家里面是不是有‘屋顶’和‘小猪’?” 他马上说,“对呀,那头小猪就是我!”

这种方式不但让他记住了结构,还特别有参与感。

张老师:

太精彩了,感觉你不是在教识字,而是在陪孩子“玩字”。这种方式真的是太适合我们海外华裔家庭了。

轩轩爸爸:

对,我也想跟其他家长说一句,别把识字当成一场“赶进度的战斗”。

识字更像是在生活中“顺便获得的技能”,只要孩子愿意看、愿意参与,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张老师:

今天真的学到太多实用方法了,听完你这些经验,我相信很多家长都能松一口气:原来识字可以这么轻松,这么自然。

最后能不能请你总结一下,你觉得“顺带完成识字”的三个关键点是什么?

轩轩爸爸:

可以!我觉得最关键的三点是:

第一,识字要融入日常生活,贴标签、看字幕、餐桌上都能用。

第二,识字要有游戏感,让孩子觉得这是在“玩”,而不是“学”。

第三,要给孩子成就感,不求快、不批评,只要他记住一个字,就是一次小小的胜利。

张老师:

太棒了!感谢轩轩爸爸今天的分享,真的是满满的干货。

希望正在听节目的家长们,也能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顺带识字法”。

别急,孩子学会了听说,就有基础;识字,是在这个基础上慢慢长出来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急着拔苗助长,而是给这棵小苗最适合的阳光和土壤。各位听众,我们下期再见啦!拜拜!

轩轩爸爸:

谢谢张老师,也祝所有孩子都能在快乐中,把中文这个“超级能力”慢慢掌握!拜拜!

 

直接点击这里领取一节免费的一对一少儿中文定制课程+一次名师一对一中文水平评测和专属学习规划!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Scroll to Top